理学之美第227讲-广州大学牛利教授🫐、中国科九游会娱乐化学研究所王铁教授
2019年12月22日下午3点,理学之美第227讲在化生楼212顺利召开,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科九游会娱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/广州大学牛利教授🦜、中国科九游会娱乐化学研究所王铁教授🐦⬛👨🏻🌾。
牛利教授,1998年在中国科九游会娱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博士学位🚣♂️。1999-2003年预在芬兰Åbo Akademi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🧘🏽♂️。2003-现在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员🧎🏻♀️😭。2018-现在在广州大学任教授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⛩;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(FRSC)🧑🧑🧒🧒🤦🏽♀️;中国科九游会娱乐“百人计划”;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🧛🏿♀️。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研究中心JSPS访问教授⛔、吉林大学、临沂大学兼职教授🧎♂️➡️、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访问教授、丹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。已在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Adv. Mater., Anal. Chem.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70余篇🏧,他人引用11000余次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,撰写中英文专著4部。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60余次。
王铁教授,2013年起在中国科九游会娱乐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中国科九游会娱乐大学特聘教授🧑🏻🦽,山东烟台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区长👩🏿💼。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📎、优秀青年基金😷,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、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、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负责人、中国科九游会娱乐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等支持,并获得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。应邀担任《Journal of Analytical & Molecular Techniques》编委、《Rare Metals》编委、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》青年编委和《化学进展》青年编委等。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。在Science, Chem. Soc. Rev., J. Am. Chem. Soc., Adv. Mater., Angew. Chem., Nat. Commun., Anal. Chem.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共80余篇,他引2600多次
本次讲座由九游会J9长李正平教授主持并介绍主讲人牛利教授🥝🛀🏻、王铁教授🙋🏿。牛利教授以“石墨烯-化学制备及应用探索”为题🫴,介绍了基于石墨烯的单层共轭碳原子结构特征🧚🏿,从石墨源出发,发展了多种石墨烯制备技术方法,确证了这样制备石墨烯材料的化学结构特征🙅🏽♀️,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化学修饰作用机理及界面修饰的技术方法🟥;通过化学接枝⏱、物理吸附🧑🏽⚖️、杂化修饰、异原子掺杂等技术手段,对石墨烯材料进行了多种功能化,将多种小分子😸、大分子、纳米颗粒等与石墨烯材料相结合,合成制备了多种石墨烯复合纳米组分材料,并实现了石墨烯及薄膜材料的宏量制备🌿🐙;以此为基础,利用其独特的力学、电学💇🏻☢️、光学等特性,探索了石墨烯纳米组分在生物传感、化学传感🦽☝️、复合材料、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应用👩🏼💻。
王铁教授以“基于纳米自组装的生命流动体系分析检测”为题,介绍了临床医学对用于精准体外诊断的分析新方法、新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,其中纳米材料组装在一起所产生新的构效关系,在提高分析的检测灵敏度、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备受关注。纳米自组装是指纳米颗粒在平衡条件下💕,通过相互间的范德华力、静电力💆🏽、电偶极作用、氢键作用、外电场作用,甚至在溶液干燥过程中🔩,自发地结合成热力学稳定、结构确定、性能特殊的聚集体🔡,是纳米粒子实现检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。因此,从新型纳米自组装结构的设计角度出发,深刻认识组装成分-微结构-疾病体外检测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,已成为材料学🩰、化学、物理学🛄、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领域前沿课题,并将有力推动和拓展分析化学在医学的体外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。提出了调控体系的表面自由能和内部自由能🧙🏽♀️,获得不同形貌纳米材料的超粒子组装体的研究思路💆♀️。并对组装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🤽🏽♂️,发现组装结构不但可以调控生物功能🚣🏻,实现对细胞粘附,干细胞分化的调控↗️;同时促进相邻颗粒间表面电子、等离子体、磁偶极的耦合🤛🏼,并赋予组装体有别于单体的集合效应🏄🏼。通过利用组装体的集合效应🚼,申请人构建一系列组装结构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(SERS)基底,实现了肺癌呼出物中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检测💂。以上研究为高灵敏、高选择性检测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和新思路。
两位教授详细地为我们呈现了创新的思维🔀,从学术知识的角度开阔了视野👌🏿,从科研发展经历的角度分享了宝贵经验😁,让大家受益良多。讲座后两位老师还认真详细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🔛🤵🏻♂️。两位教授的讲座从学术讲到工作⏏️,从课题研究讲到学科前沿,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研究的领域,清晰明确地指出了学科发展的方向👨👧,给老师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知识和科研经验讲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