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政工作备份
【生物支部】生物与分析中心支部参加“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”讲座
发布时间:2011-11-17 19:04:26 作者🥛:
访问量🗳:
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⤵️,落实到实际工作中,生物与分析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于2011年11月15日下午参加了校教务处主办,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主讲的“课堂教学的创新之路——研究型教学的十年研究与实践”讲座。作为“三创三提升”主题活动之一,党员教师们学习了如何改进课堂教学👱🏽♀️,突破现有教学模式👼🏿,开展研究型教学。
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时🍍,常常面临四个问题: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?怎样基于书本而又超越书本?怎样启发和引导学生实现教学互动🧜♂️?怎样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?范老师结合五十多年的教学经验,例举生动的教学实例👍🏼,给大家展现了一条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。
一🖨、深度👩🏽🎨。基于书本而又超越书本,注重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层次。
首先,深度不等于难度,而是超越书本。其次📘🤳,从工程实例发掘深度🛋。以上海金茂大厦中空式的结构🕧,启发学生,引入抗弯性的知识点。以自然界悬崖上生长的独根草,引入悬臂梁的概念🧑🏻🦱。最后🗡,从灾难性工程事故发掘深度。以重庆市綦江县彩虹桥事件为例,由简单力学问题到高级力学问题,由浅入深👮♀️,逐步分析🧓🏻。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,基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。
二🏌🏽♀️、激励。注重启发,引导。让学生在存疑中学习,带着疑问找答案🧑🎓,启发和引导实现教学互动。并开设随堂测试🪡,增强学生自我激励。
三👳🏽♀️、研究。在学习中研究,在研究中学习👷🏽♀️,转变学生思维。从没问题中找问题,课外设计开放式思维案例🧖♀️。
四、学生自主。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地位🤴🏿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♙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👨🦼➡️。
报告结束后🔅,关于研究性教学如何评分🆒,以及学时如何安排等问题,范老师在现场与老师们进行了热切的讨论,给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👩🦽➡️。